此外,进入农林类大学还可以通过定向就业、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
农林类大学被冷落,毕业后找不到方向?坊间传说,农林类大学的学生和农林行业公司的关系就像是相亲,而且是谁都看不上谁。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农业行业的工作都是脏、累、苦,远不及办公室白领那么高大上。而且工作环境一般都不会在一二线的大城市,有的公司因为生产需要,就建立在某个三四线城市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的郊区。而农林行业的公司,更多的需要可以开拓创新的研发人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研发能力。并不会因为某位同学在学校期间多参加几个社团就对其有所青睐。
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生物技术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被列为红牌专业。农林创业也比较难,因为农林投资回报慢周期长,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同学们找不到工作方向,在毕业后的迷茫之中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农林类大学。
不过,根据麦可思发布的《中国2016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园林学在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中排在了第15位。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到企业应聘,进入花木公司、林业局、大学生村官、动物检疫部门、外贸进出口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大型养殖企业等。一但入行,收入都是相当可观的。
如果想要在农业领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只有本科学历显然是不够的。在每年的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同学为了追求更高更好的发展,选择考研、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从事科研事业的门槛就更高了,起码需要博士学历,甚至还要到国际顶尖大学留学。
教育部直属农林类大学毕业生都去了哪里?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6届就业质量报告清单,6所教育部直属农林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信息技术业、教育及金融业等行业。
本科生签约单位的性质以企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签约率排在第二位,基层项目和自主创业的就业率则比较低。
五、关于农林类大学,你不知道的事儿
农林类大学见证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一些大学尽管不是“985”或“211”,却在某些领域创造了我国农业的“第一”,快来了解一下吧!
2002年,羊驼首次被引进中国,就此山西农业大学羊驼研究所成立,所长董常生教授也被誉为“中华羊驼第一人”。
华中农业大学设立柑橘研究所,学校1956年开始柑橘研究,1980年成立柑橘研究室,1992年由农业部批准成立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不仅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还成功应用于生态建设、菌物饲料与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面。他也被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菌草爸爸”、“菌草鼻祖”。
附:校友会2018中国农林类大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