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拥有一流的哲学、经济学教学科研实力和传统优势,分别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深入贯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探索研究生人才培养新途径,学校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现有重点学科为依托,全方位整合校内外资源,于2007年、2008年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两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p>
<p> <strong>一、提高认识、精心规划,全力办好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strong></p>
<p>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由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联合资助,自2003年起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引进国外智力、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目的是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和资助下,利用承办学校和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优势资源,为全国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搭建一个领略大师风范、跟踪学术前沿、开拓研究视野、培养严谨学风的共同平台,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培养水平。</p>
<p> 为提高认识,加强措施,在申报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前期,全校研究生院专门组织相关院系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详细论证了申报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可行性,积极组织学校各有关部门和学院进行筹备和申报,精心制定了承办方案和课程方案。</p>
<p>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正式批准学校“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和“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同时下达了《项目任务书》。项目为期3-4周,批准经费30万元,主要承办单位为学校研究生院,具体承办单位分别为哲学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和经济学院。</p>
<p> 学校高度重视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有关工作。在暑期学校项目获批后,学校专门成立了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有关工作;袁卫常务副校长主持召开有关部处、学院、所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对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科研活动安排作出明确指示,对研究生暑期学校期间的后勤、安全保障等工作作出周密安排;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以及研究生院、哲学院、经济学院等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多次专门组织召开项目论证及实施会议,部署项目实施方案,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在暑期学校举办过程中,暑期学校项目负责人统筹领导,制订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工作小组成员按其分工具体实施各项方案。教务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处、财务处、图书馆、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校医院、后勤集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暑期学校的举办提供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两届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strong>二、聘请名师、设置高水平课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培养水平</strong></p>
<p> 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和资助下,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哲学、经济学等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优势资源,为学员搭建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跟踪本领域学术前沿、开拓学术研究视野的平台。</p>
<p>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暑期学校项目邀请方立天、楼宇烈、牟钟鉴、杨曾文、木村清孝、末木文美士、菅野博史等14位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担任课程教授和讲座教授,共设置4门主干课程和10次学术讲座、2次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全面涵盖儒、释、道等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p>
<p> “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暑期学校项目精心设计了“前沿课程”、“名家讲座”、“青年学者论坛”和“学员学术论坛”四个版块总计90学时的课程,举办了三次“学员学术论坛”,邀请来自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香港大学和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学府、在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领域建树颇丰的13位学者担任教师。在“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暑期学校项目的“学员学术论坛”版块中,还特意邀请了财政金融学院李涛副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陆铭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当天学术论坛报告的论文逐一进行点评。暑期学校项目组开辟了网络专栏,专门登载优秀学员撰写的学习感想,还将授课教师的部分课件上传到“人大经济论坛”的专栏中,供那些对暑期学校感兴趣但是未能参加的教师和学生下载学习使用。</p>
<p> 通过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校充分整合利用了校、院、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等长期积累的优势学术资源;通过研究生暑期学校中所探索的教学与科研并进、批评与建议共存的形式,让学员相互砥砺思想,切磋技能,提高了学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p>
<p> <strong>三、积累经验,提升影响,探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新途径</strong></p>
<p> 两年来,来自国内外76所大学的185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员参加了两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习,对学校成功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给予高度评价。</p>
<p> 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郭延成评价暑期学校教师聘任方面“学界泰斗、名人居多,且做到国内外学者、老中青学者均登台授课和讲座,对学员拓宽研究思路、增加新的研究方法等有很大启发,对研究水平提高有很大意义”,课程设置方面“兼顾了不同的研究水平,使不同研究程度的学员都有所收获,课程设置紧凑,效率很高,且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访相结合”。来自中山大学的学员张三保认为通过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让我们这群志于研究中国问题、推动国家进步的青年学子饱尝了一顿顿学术大餐 ”。学员普遍认为,人民大学的学术氛围非常好,整体的学术水平高,所邀请的讲座学者大都是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对提高学员们的研究素养和学术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所学专业不尽相同,学员们对暑期学校的教师聘任和课程设置也有一些新的期望,但总体上对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过程和教学效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能够继续把研究生暑期学校办下去。</p>
<p> 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是学校积极贯彻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项具体举措,为学校提高研究生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研究生暑期学校中,面向全国招收在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竞争力,对于促进全校研究生教育与国内外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p>
<p>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不仅推动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深入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为提高研究生质量作出了有益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