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略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略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是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比如《猴王出世》的教学,怎么发挥已经修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呢?请见下表。
教学目标 |
教学过程设计(浙江朱桂花老师) |
设计点评 |
用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了解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时候的性格特点。 |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3、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勇敢、敏捷)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要求践约,体现智慧。)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
1、略读课文一般采用默读方法,此文之所以采用大声读,源于文本的特殊性,这是篇古代白话文,词语、句式特点都与现代文有较大不同,大声读,在于用有声的语言帮助认读。 2、了解石猴的由来是本课阅读理解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交流,以便理解石猴的由来。 3、了解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本课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有关“约定”“寻源”“践诺”的重点句,体会石猴是凭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被拥立为王的。 |
略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习略读与浏览,教学的着力点也是学习略读与浏览,这一设计,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着力点非常明确,一是要筛选文本的主要信息——“石猴是从哪里来,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二是要学习的略读与浏览的方法是,围绕筛选文本主要信息这一任务,找出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换句话说,找出不懂的地方来讨论的目的就是有利于理解,筛选出文本的主要信息。
王荣生教授在《建设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语文教材》一文指出,“在合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转个为类’,提炼出与文本体式相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能,确定某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略读课型的核心课程内容,就是学习略读浏览,舍弃这一核心内容,就是放弃略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略读课《猴王出世》的核心课程,就是通过略读、浏览,找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从而筛选出文本的基本事实信息。舍弃这一核心课程,也就意味着放弃这一课教学的逻辑起点,而导致教学的越位或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