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基础教育 >> 中学 >> 趣味课堂 >> 浏览文章
一模以后要做到三个字:准 透 实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比如:范增原就读于南开大学,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学画。范增在成名以后回到南开大学,看到南开大学很破很旧,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给南开大学募捐一幢教学楼,于是他就四处募捐,但是人家都不愿出这个钱,后来他想到只能通过这支画笔来赚这幢楼了。于是,他出国到日本办了两次画展,他赚了300万。回国后他又画了七十多幅画,赚了100万,凑够400万给南开大学捐了一幢教学楼,南开大学校长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坚决反对,后命名为“东方艺术大楼”。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国一是尊师。后来,汶川大地震范增捐款,朱军采访他,当问到他捐款多少时,朱军猜200万,范增说那太少了吧,经过几次猜测知道他捐了1000万。他捐款最多所以记者采访他,他说采访见诸媒体,那样显得他的动机就不纯了。

  就这样的素材很多同学看到,但是他不认为是好材料,这个就比较麻烦。好东西就在手边,不知道去拿那就很可怕了。所以,高考作文素材要想出新,必须平时多做积累,看到什么热点话题热门事件,三言五语记下来,积累的多了,高考时就能成为好的素材。

  第四、要有创新意识

  2009年是旧课标的最后一年,今年还处于新旧课标衔接阶段。其实自2007年起已经开始在高考中渗透新课标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在高考试卷的这些题型中体现。

  第一个体现在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道题上,一般是让学生谈下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第二个体现在语言表达题第二题上,就是要发挥你的联想、想象。

  第三个体现在作文中。前面讲到过,作文要得高分就要从角度、结构、材料上全面出新。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是人云亦云,阅卷时一叠卷子45份,一路看下来有新意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大多都是老一套。所以,创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的作文能在选材上出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那你就能得高分。怎么训练这种能力呢?就要多了解当今的热点话题,还要多把这些素材拿过来问自己怎么看,用这样的方法训练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某医院有一位优秀的青年眼科医生,为一个病人做换眼角膜的手术。当他把病人坏的眼角膜取出的时候,他却发现放在冰柜里面的新的眼角膜是不能使用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急中生智到停尸房将刚死去的一具尸体的眼角膜取出,给这位病人换上。但也因为这件事,这位优秀的眼科医生被告上了法庭。

  就这件事情,学生完全可以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训练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的人批评这位医生是法盲,有人则赞扬这位医生的机智,有人则将其上升到人性道德的层面去议论。你一定要多角度思考一件事,多训练就能提高。

  研究这两年高考,我给学生八个字,这八个字基本是出题老师的内在导向——道德 、情操、人性、良知。现在的时代精神是什么,胡锦涛在这次二十国的金融峰会上,集中谈的就是一个和谐,和谐得实质是就是这八个字,所以一定要关注有关这八个字的热点话题。今年的考题不能再像去年的风格,也不能是今年各个区县一模考试的风格。2008年的试题常常都是列出甲说什么乙说什么丙说什么,最后让考生谈谈看法,今年估计不会再这么出了,但是总体是还是敞开谈个人的观点,所以还是关注热点话题,你才能有的谈,能谈出新意。

  为什么现在的高考作文都是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素材,都要求多角度思考,因为这样不会束缚考生的思维,能综合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所以我们考生写作文也要活。有些家长让孩子背作文到高考考场上用,这样的做法我不主张,这样很容易导致作文前后风格不一样,弄虚作假,现在网上阅卷两个老师审卷,一眼就看出来直接导致扣分,而且这样束缚考生的思维。再说一下考生心态,个人认为心态由实力决定,实力够了心态自然就有了。我有个学生高考前读《古文观止》,但是人家高考考126分,人家实力够了自信满满。

  这个创新分布在高考试卷的几个点上,犹其在作文部分。高考时作文50分,其中40分是基础分,还有10分是发展分,真正实力的较量在发展分上。怎么得这发展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

  第五、一模以后要做到三个字:准 透 实

  距离高考才几十天,时间很紧张,未来的训练就要在这三个字上下功夫。训练自己做题的准确,理解的透彻,最后还要落实下来。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