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二
一、家庭背景
二(4)班李某,男,由于天灾人祸,他从小失去双亲,并由现在的远房亲戚领养认做儿子。养父是一名干部,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家中还有一位姐姐,养父工作忙,常由家中的老爷爷教育,因此,小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随意且粗暴缺少关爱的照顾。
二、平时表现
该生性格比较倔强,且常说假话欺骗人。上课不懂遵守纪律,常烦燥不安与他人发生冲突,常为一点小事同班上同学大大出手,且不听劝告,我行我素。
学习上,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且有定期请家庭教师的辅导,学习成绩居中,但书写潦草糊涂,作业不能自觉完成。
行为习惯:不讲究卫生,爱打人骂人,并有欺诈行为。
三、具体事例
1、平时与同学相处,决不能吃亏,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纠缠不休,说不得,一说他就打同学,报复心理非常强。
2、喜欢别人表扬他,刚被表扬很兴奋,可一转眼却又与同学发生矛盾了。
3、常说假话,做错事却总是不肯承认,在事实面前还竭力狡辩,很难说服。
4、贪吃且非常不讲究卫生,为了能吃到零食他就欺骗家人与同学,甚至发展到敲诈同学的钱,逼迫别人必须给他钱买吃,否则打骂他人。同学都讨厌他。
四、心理探因
由于从小未能真正得到关心与呵护,故缺少爱心。行为蛮横、自私,贪吃嘴馋,同时有逆反心理不能听从教导,与同学关系紧张,大家不愿与他相处。
五、矫正措施与成效
该生热爱劳动,乐于帮助老师或有困难的同学,喜欢听别人的称赞,且脑子比较灵活,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教育:
1、常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近况,且让家长确定做好孩子的开导与教育作用,多关心、多管教。
2、校处辅导员一起帮助他,让老同志多关心体贴抚慰他,给予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
3、坚持个别的心理辅导,常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谈心,了解孩子在家中的一些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同时常让他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倒垃圾,擦黑板,再及时表扬,使同学们能接纳他不产生排斥现象。
该生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有了一定的转机,首先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改掉一些坏习惯,慢慢学会谦让,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有一定的进步,在老师与家长的督促下能努力完成作业,当然还有一些坏习惯不是说改就改,需要我们不断地教育、引导,只要真心付出,相信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