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四
小芳是一个很马虎的孩子,经常是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为此没少挨老师、家长的批评。有时心里也在提醒自己,千万别再马虎了,但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了。小芳真是苦恼极了。
分析:马虎是有原因的:
(1)注意力不集中,如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虎的毛病。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醒自己,就不会出错。
(2)注意力极易转移,即注意的稳定性差,常常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着其他的事情,因而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3)马虎的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小时候,家长如果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为其准备好一切,那么孩子由于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也不用马虎,马虎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
方法
1、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师可提示:“做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使学生形成一做完题就能自觉检查的习惯。另外,也要引导小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检查。告诉他们:自己要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喜欢做事认真的好孩子。
2、使用厌恶疗法。对马虎很严重的孩子,可以手腕上套橡皮筋,每马虎一次,自己拉几次橡皮筋,会有疼痛感。几次之后,一做作业就会想到不认真就要手腕疼,这样逐渐改掉坏毛病。同时,也可在认真做作业后,给自己奖赏,如做自己喜欢的事。
3、告诉小学生:马虎是坏毛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改,按老师说的去做,一定能改掉。
4、学会自我暗示。让小学生会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的错误时,就把马虎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时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马虎时别人来说都是不利的,但它都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