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五
个案:候某 男 11岁 四年级学生,缺乏自信又贪玩好动,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常故意捣乱;性格孤僻,动不动就发火打人;没有同学原意和他坐。
原因: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父亲管教过严,要求过高,孩子没达到要求就打骂,使孩子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辅导措施:
一、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他打成一片,溶为一本,用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为了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先要消除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于是,我积极制造和他相处的机会,用鼓励的眼光注视他,笑容可掬地对他说:“烦恼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可不要让它炸开了。你可以把老师当作朋友,朋友就应当共享喜怒哀乐,你说是吗?现在有什么烦恼,说出来吧,请相信教师,我们一定有办法可以妥善解决的。”短短几句话,换来信任,他开始道出自己的烦恼。这时,我细心倾听着,并时时向他表示同情理解。此后,我便成了他的忠实听众,他的疗伤师。
二、树立他的自信
常言道:医心良药在自身。于是,我决定用爱心去滋润他,使他感受到爱心的涌动,在爱的海洋中体会人生,培养自信,让他天天练习心灵对话,如:“我并不比别人笨,我能行;别人能做到的,通过努力,我一定也能做到;我不要让别人把我看扁了;我的学习会不断进步的……”等。同时,我常让他去完成一些较简单的事情,并肯定他的成绩,让他体验成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她逐渐树立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不停地进步。
三、矫正他的心理疾病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获得承认、信任,教师的教育才能成为可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才能对症下药。他由于在学习和品德方面问题曾受到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自卑和抵触情绪,认为“反正自己什么都不好”、“没有能力”、“缺点遍布全身”、“改掉了”,而导致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状态。为了帮助他克服这种不良情绪,我教给学生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等方法。如:对他暂时放宽要求,少让他当众答问,多表扬,少批评,从而使他热爱学习;对他着重培养坚强的意志,引导他用积极感情去克服消极感情,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紧张心理,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逐步克服病态;
四、争取他的家长配合
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孩子,为孩子创设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
辅导成效:现在的候某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和同学之间能做到和睦相处,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体育比赛活动中,为班级争得了许多荣誉。更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什么心理动态或有什么困难能及时找我,求得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