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六
一、学生基本情况
张某 男 11岁 本校四(4)班学生
1、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属放任型,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又过分溺爱。
2、个性特征。
活泼好动,固执任性,蛮横无理。父母因感到失望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所以他的情绪转而低落自卑,时而激动过激。
二、指导前学生的表现和诊断
1、问题
该生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经常破坏课堂纪律而影响他人听课,如:故意拉动凳子发出很响的声音,故意与他人大声讲话,恶意辱骂挑衅同学,引起争端。对于老师的提问大声地,怪声怪气的拖长音调回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我对他的行为进行批评,他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
2、初步诊断
(1)认识困难
由于上课不专心,平时不爱动脑筋,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新知识掌握较困难。
(2)情感障碍
他调皮捣蛋经常被同学告状,成绩不好,又受教师批评,家长责骂,由此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和缺乏克服困难勇气,这些低落的情绪也投射到我的数学课上,影响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辅导措施
1、关爱他,关注情感,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记得有人曾说过“神圣的爱可以美化世界上的一切丑陋的东西。”作为教师只有以爱为前提,善于把握后进生的积极心理,善于捕捉最佳的教育转机,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他发声转变。
为了帮助他,我经常了解他各方面的情况,他非常喜欢唱歌,我则从这点入手感化、教育他。
一天,我在教室门口遇见正在玩耍的他,我走过去轻轻摸着他的头说“你好!听说你很喜欢唱歌,音乐课我请你给同学表演好吗?”他疑惑地看我,见我是真诚的,便露出了欣喜的神情说:“好啊!”
每节音乐课,同学们最喜欢在《小小歌唱家》中担任领唱,以前我总是请声音好的同学担任,自从我告诉张某后,每次我邀请领唱者时,他总是高高地举起手。我经常请他领唱,发现他唱歌激情,乐感较好,就经常表扬他。但他的发声习惯不好,爱大声喊叫,在一次谈话中,我叫他猜谜,有一种乐器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但坏了以后修不好也买不到,猜猜是什么?他疑惑地看着我,摇摇头,是你的嗓子啊!你应该爱护你的嗓子,唱歌要轻轻地,像闻花香一样唱!试试看,你的歌声会更美!从此在我的经常提醒下,他不再大声喊唱了。
2、鼓励他,诱导兴趣,寻求教育的最佳手段。
由于我经常在音乐课、教学课上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现在他上课比较安静了,更少调皮捣蛋了,我尽量抽空与之谈心,增加与其交流的机会,成为他的朋友。我还悄悄地对他说:“同学们喜欢现在的你,不喜欢从前的你,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点点头不说话)我相信老师和同学会越来越喜欢你的!”
3、转化他,家校配合,寻求教育的最佳合力。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者,家长随意打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家长放任孩子,会使孩子毫无拘束地偏离正常的思想行为轨道。张某的学习态度在转变,认识、情感、操作方面的能力在增强。为了巩固教育教学成果,我经常和他的家长保持联系,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进步,家长也为孩子的转变感到高兴,并一再表示继续配合学校的教育,不再溺爱孩子,耐心地鼓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辅导成效:
实践证明: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有爱心、耐心,不断寻找出恰当的适合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更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促进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场所,张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现在与同学能和睦相处,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班级的事抢着干,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习有很大的进步,数学在上期末考试得96分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