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七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产生不少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案例剖析。
一、案例:陈某,男,9岁,二年级学生。该生智力好,反映灵活,兴趣广泛,尤其爱好美术。但学习不专心,不踏实,上课精力分散,作业特别马虎,常抄袭别人的。他还常常欺诈同学,有时甚至逃学,性格也非常暴躁。
二、原因: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他,爷爷、奶奶过分的宠爱,根本不管他,任其自由发展。
三、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
1、尽力找出他身上的点滴积极因素,激发其上进心,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成立班级黑板编委会时,我根据他爱画画的特长,点名让他当小组长。这一出乎意料的决定,当时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在我鼓励、信任的目光注视下,他满脸通红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工作中,他积极找资料,设计版面,常常为编好黑板报很迟才回家,可没一句怨言。我趋热打铁,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使他感到老师的信任,点燃了他要求进步的思想火花。
2、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家长要尽到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为形成他的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汇报他的进步,也指出他父亲管教方法的粗暴。他父亲听说孩子有进步,当即做了自我批评,还保证要与老师密切配合,教育好孩子。
3、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欺侮同学,还不承认,问他总是说没有,而且态度很不好,我知道这是防御心里的表现,其实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多么希望他能和他们友好相处,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他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冷漠,许多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接近他,和他一起玩耍、学习、课堂上,我常常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多次表扬他的进步,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强良性剌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4、组织主题班会,提高他自我心理承受的能力。
为了使这学生改变坏脾气,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说出各自的看法。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我轻轻走到他身边,请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好学生……”他的话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辅导教育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该生改掉了坏脾气,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其他的后进生。期末考试,他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