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就业信息 >> 求职资讯 >> 充电规划 >> 浏览文章
张国圣: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轻而易举地便使创业教育成了高校的“显学”。大家一个比一个重视,出台的措施一条比一条管用,不少大学校园很快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基地。优秀校友、青年才俊、知名企业家以嘉宾、学长或者“过来人”的身份,在莘莘学子的翘首以待中次第走上大学讲台,鼓励尚在迷惘困惑中的青年学生“向我看齐”。这样的讲座往往是掌声不断,效果极好。

          

  笔者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讲座,甚至走进课堂听了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听得多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创业教育中运用的,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在有些案例中,主人公似乎从创业之日起,便每一步都踏正了黄金铺就的台阶。这样的神奇故事,笔者听了有些存疑,但身边的年轻学生却血脉贲张,手都拍红了。

        

  这些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笔者以为,虽然创业教育必须树立信心、鼓舞士气,但基于绝大多数人的创业过程免不了艰难困苦的现实考虑,创业教育无论如何不该有意无意地忘记失败的案例和艰难的过程。极而言之,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是“失败教育”——教会青年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克服创业初期的各种困难。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满脑子装着“点石成金”的案例开始创业,很容易把目标定得过高,遇到困难后又容易心灰意冷,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只瞄准“大成功”,这是当下不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个通病。在此教育倾向的熏陶之下,很多学生在开始动手之前就“心高气傲”,似乎只有“大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业和人生。开个小门面、当个小职员,养活一家老小,手头略有节余,这样的生活似乎最多只能在刚毕业的那几年过一过。有些人甚至连这个“平凡”的阶段都想省去,一步登天,跨入“精英”行列。

          

  学校激励学生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成功的辉煌无疑也令所有人激动,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辉煌的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指日可待”的,许许多多“大成功”的背后,恰恰是少为人知的“大牺牲”、“大付出”。青年学生将要面对的现实生活,并不是成功案例所显示的那么简单,其间的变数和困难无法预知且数不胜数。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应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现实将会代替学校狠狠地“教育”创业者。

                 

  让青年人瞄准“大成功”并没有错,但一定要让他们首先懂得“积跬步”,而不是“致千里”。退一步说,即使最终不能“致千里”,自力更生安居乐业,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成功呢?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