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基础教育 >> 中学 >> 趣味课堂 >> 浏览文章
难点观察:高中生参与科研之路怎么走? 作者:cctvzsw 来源:佚名 文章点击数:


  日前,天津市科协启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将从全市46所高中科技示范校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中,遴选出百名青少年,他们将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一起走进高校实验室,接受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等领域专家的现场指导。

 

  近两年来,国内各省市纷纷开启高中生科技创新培养计划,通过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以促进资优高中生的培养、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衔接,以及学生学术道德、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上海的高中生科研见习计划、北京的翱翔计划等。

 

  但是,由于国内并无先例可借鉴,各省市的培养计划在实践和推进的过程中,纷纷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如作为课程改革的延伸和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哪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如何选拔?选拔之后要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课程内容,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培养期结束后如何考评?高考近在眼前,如何协调学生参与科研与复习备考的时间,让家长减少顾虑?只有找出对策,进一步理顺培养机制,高中生科技创新培养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实践探索】

 

  北京优秀高中生提前参与高校科研 

 

  本报讯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陆续展开,来自本市多所高中学校的学员们汇报了他们在为时近两年的翱翔计划培养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与成长感悟。

 

  据了解,这个面向高中生、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培养计划——翱翔计划,于2008年3月在北京启动。“我们的定位是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教育、文化与科技资源,建立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介绍说。

 

  翱翔计划的人才培养链由生源校、基地申报校、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组成。“翱翔学员在生源校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学习,在基地校进行过渡性课程学习实现学科拓展,并在高校、科研院所借助其科研资源进行体验式学习,由生源校指导教师、基地校指导教师、实验室指导教师‘三导师’共同培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说。

 

  2008年初,翱翔计划首批招生,由北京市示范高中各推荐2名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一学生,通过选拔,最终有120余名学生成为翱翔计划的学员。“2009年,我们开始面向北京市所有普通高中招生。”张毅说。

 



人支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