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在写出文章之后,有些朋友留言说我是在“抨击”目前的大学教育,其实我曾经确实有过这样的心态。在大二时逐步发现大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后非常失落,变成了一个“愤青”,但是后来我并没有继续“愤”下去。
现在我不但不抨击它,而且我感谢它,因为这就是一个现实,无所谓好与坏,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更快地学会了思考。
发帖是希望引起反思
长江商报:什么原因促使你发这个帖子?
小吴:我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希望能够唤醒大学里沉睡的一部分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助者天助之。第二,我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
我们不能因为老师、大学和社会对我们不负责任就放任自流,相反正因为学校和社会没有为我们负责,我们更要加倍地为自己负责,更要认真地思考和选择自己的人生。
长江商报:你觉得采取的一些处理方式是不是偏激了?
小吴:对于我的做法,我不想多做辩解。只能说仁者见仁。
武汉学生热议《我们的大学怎么了》
“大学生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涂希冀 魏玮)本报昨日报道《我们的大学怎么了》,引起了武汉高校大学生的热议,他们对报道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深有同感”,同时,也认为大学生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书香氛围很重要
湖北大学的小沙在看完报道后,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大学版《不差钱》:“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一睁,一上午就过去了。”小沙说,“这里面说的,的确是一些同学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实我对我们专业的书香氛围,还是很满意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小炜则认为,对于他们这种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很难进行真正的学习。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很好地维护并保持这种氛围。“我不是很认同帖主说的‘精神缺乏、游戏成风,每天混吃混喝’的情形。”
“大学真能改变命运吗”
武汉工程大学的小华来自农村,家里人省吃俭用供她读大学,但现在大三的她,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那么自信。“大学上了快三年,现在回头看看,没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特别实用的东西。”她表示,自己的一个表弟高中没毕业就到外地打工,现在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块钱。而看看自己的一些学长学姐,有的毕业快一年还没找到工作。“真不知道这四年,是不是像帖主说的那样,算是浪费了。”
道路是自己选择的
小阳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表示,大学校园杂乱无序的活动过多,学术氛围不浓,的确很容易形成一种浮躁的氛围。但他也认为:“很多时候,学习态度是由自己掌握的。”
他认为,大学给予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就应该积极地展现自己。将来想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就把学业弄精,想干一番事业的,就应该多参加些业余活动。“只要适当兼顾,不偏废其一,就没什么关系,毕竟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负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