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是家长学生眼中的超级“高考牛校”,32辆大巴车载着近4000名应届高三毕业生赴考,几千名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夹道相送……像毛坦厂中学这样声名显赫的“高考牛校”,还包括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高考前夕,记者走进这三所“高考牛校”,探析以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的背后。
朝五晚十
像机器一样被“拧紧发条”
时间被精确分配到每分钟,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这是记者在一些“高考牛校”看到的情景。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16个小时以上在学习看书……这是毛坦厂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继续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否则就要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副校长李振华说,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镇上几乎没有娱乐场所。
在很多地方,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很多。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
高考牛校
根本不惧“素质教育”冲击
“我们不怕改革,高考从考7门到考5门,再到3+X,事实证明,每改一次,学校就进步一次。只要考,我们就不怕,依然会成功!”衡水中学的自信并非虚言。衡水中学已经连续14年在河北高考中夺魁,独占去年高考清华、北大在河北招生人数的80%,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1/5。
“高考牛校”普遍应试成绩突出。毛坦厂中学复读学生高考平均提分100分以上,最高达300分,去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4.85%;湖北黄冈中学则长盛不衰,打着“黄冈中学”旗号的各种秘卷、教辅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竞相争抢的“神器”。
老师精心研究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学生进行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是“高考牛校”应试“绝招”。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每个年级组都安排了10多位老师负责从网络、教研机构和其他名校搜集试题,集体商讨后形成了包括高考真题、自己改编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资源。
高考改革
能否推动“牛校”升级?
一直以来,围绕三所名校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它们都被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中西部一些重点中学校长说,“高考牛校”的巨大成功给其他学校带来压力,在现行的高考选拔制度下,如果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拼不过应试教育“牛校”,将导致更多的学校主动或被动地“复制”牛校的经验,这不仅影响教育公平,更涉及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
一些教师说,现行高考的导向就是“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从素质教育看,牛校是失败的,但从考大学来说是成功的。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的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大方向很正确,甚至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将倒逼学校和学生扭转“应试”倾向,“至少除题海之外,你得引导学生参加点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吧,因为将来上大学必须要看这个,仅仅分数高不行了。